介绍:常山山茶油产于浙江衢州常山县,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常山县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与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其茶油生产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常山山茶油系使用山区野生植物山茶果提炼的植物油,其主要成分为油酸(含量高达75%左右),除此之外还含有...
介绍:
常山山茶油产于浙江衢州常山县,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常山县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与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其茶油生产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常山山茶油系使用山区野生植物山茶果提炼的植物油,其主要成分为油酸(含量高达75%左右),除此之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其它抗氧化剂。2006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常山山茶油推行地理标志商品保护。
1 营养效果
常山山茶油系用山区野生植物山茶果提炼的植物油,常常食用能有效改变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心血管病、脂肪肝病人的理想食用油,使用茶油作为材料的化妆品具备润肤护发的效果。
2 种植历史
常山是油茶的天然分布区,山茶油制作历史相当悠久,传闻已有两千多年。1990年版《常山县志》依据芳村镇猷辂、寿源等地家谱记载,认定常山在宋末元初已很多栽种油茶,明代中叶油茶已广及山区、丘陵,民国期间全县各乡均种有油茶。
山茶油又名茶油、茶籽油,常山民间俗称益寿油。经传统物理工艺榨取的常山山茶油,以自然生态的油茶籽为材料,是真的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山茶油是国内特有些传统食用植物油,其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这员木即为油茶,秦时称甘醪膏汤,汉末称膏汤枳壳茶,唐代始称油茶,沿用到今天。
3 民间传闻
常山山茶油缘何被常山百姓称为益寿油?民间有一个神话传闻:相传很长时间以前,在芳村牛角口的溪中常有公母两蛇精兴风作浪,沿溪两岸的百姓深受其害。观音菩萨心生怜悯,设法降服了两蛇精,将它们变成为一棵雌雄同株的大树。这棵树长期花果不离,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14个月,被叫做抱子怀胎树。后来,神通广大的福建武夷山惜曌和尚,遵照观音菩萨修道行善的旨意,腾空飞翔来到芳村牛角口,抬头看见大盘山上有一棵神奇的大树,惊叹不已,便留在此地练功修道,并在大盘山、小盘山建造了两座庙宇。每年树上果子成熟时,惜曌和尚就叫寺僧把果子摘下,榨挤出油,用于点灯照明和长年食用,同时施舍一部分油给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大家吃了这种油,顿觉目明神旺。不久,民间盛传此油为菩萨所赐,具备延年益寿的效果,于是一传10、十传百,便称其为益寿油。
4 地理标志商品保护
介绍 依据《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商品保护申请的审察。经审察合格,批准自2006年12月31日起对常山山茶油推行地理标志商品保护。
保护范围 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范围以浙江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范围的报告》(常政#91;2005#93;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常山县现辖行政地区。
水平技术需要 (一)品种。
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
(二)立地条件。
选择海拔8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坡乡宜阳坡和半阳坡,坡位宜下坡和中坡。土壤宜红壤,酸性至微酸性,pH4.5至5.5。土层厚度应在50至80厘米以上。
(三)栽培管理。
1. 垦复: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每年至少浅锄一次,3年深挖一次除草松土。
2. 高接换种:对于成林后部分劣株,经2年察看标定,用优树穗条,使用皮下枝接、嵌合枝接等办法加以改造。
3. 采收:红皮种类的果实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种类青中带白。种壳呈现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适合的采收期是在果实成熟期前3天开始到后7天完成。严禁提早采摘。严禁折枝取果。
4. 果实处置: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不能超越5至6天,要准时日晒脱粒,除净杂物,进仓待榨。#p#分页标题#e#
(三)工艺步骤。
1. 粗加工:采收堆沤翻晒脱壳热炒碾粉蒸压榨过滤毛茶油
2. 精加工:毛茶油脱酸水洗脱水脱色过滤脱臭冬化过滤精茶油罐装压盖封口贴标装箱检验出厂
(四)水平特点。
1. 感官特点:油色清亮淡雅、具备油茶籽油固有些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澄清、透明。
2. 理化指标:折光指数:1.460至1.464,相对密度:0.912至0.922,碘值:83至89,皂化值193至196,不皂化物15,
主要脂肪酸组成:饱和酸7至11,油酸 74至87,亚油酸7至14。
专用标志用 常山山茶油地理标志商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衢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用地理标志商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通知批准。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各地质检部门开始对常山山茶油推行地理标志商品保护手段。